All

灣兜小圖 ss
地方

臺南文學季最終章:《記憶迴響》──葉石濤文學作品朗讀音樂會

土地是認識文學甚至認識創作者的最好媒介。距離大一課堂十餘年,途中依循著鄉愁與在地土壤,才逐漸拼出更加立體的葉石濤。

「地方」自有一種報章媒體或書本永遠無可取代的體感。你非得到哪裡了,聞那裡的空氣,走那裡的街道,聽那裡的車聲,與那裡的人交談,方能更靠近一點點昔日哲人的體溫。

走進地方,還可以交出自己的耳朵,用聽音樂的方式來認識葉石濤。

地方

《神人之家》:神,為何沉默?

看《神人之家》,心第一次震動,是哥哥開發財車在路口賣鳳梨的畫面。

那裡是嘉義民雄,讀研究所期間,幾乎每天都會經過那個路口。

印象中那裡似乎永遠有一兩輛發財車,賣鳳梨還香腸什麼的。三年來我只停過一次,陪同學買鳳梨。

生活

「來自遠方的香氣記憶」松菸開展 呈現生活的香氣與儀式

由有限責任台東縣橄欖葉合作農場、沐忻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來自遠方的香氣記憶——台東里山產業特展」,日前在松菸文創園區藝思空間正式開展。希望藉由這次「來自遠方的香氣記憶」展覽,邀請大眾沉浸於獨特的香氣中,更期望將香氣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讓日常生活充滿情感與儀式感。

無用福利社 ft.Rimuy
無用福利社

【無用福利社 ft.Rimuy】看過牽亡、去過墓仔埔、跟過送肉粽,我只是想知道童年的各種「為什麼」

台灣民俗是 Rimuy 關注的議題之一,送肉粽、牽亡、家將等傳統文化在她的採訪製作之下,呈現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意義,甚至連墓仔埔都敢去。一個穿梭田野的記者,遇過哪些離奇的事件?又該如何和公園下棋阿伯或準備普渡的阿嬤盤撋套出有用情報?如此投入民俗議題,原來是在解答小時候的疑問?精彩內容請聽「無用福利社」,歡迎搭配本篇文章享用!

地方

看似貧脊,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評《台灣惡地誌》

《台灣惡地誌》環繞的主軸在於「惡地」二字,其中包含地球科學也提及人文生態史。身為在學校教地球科學的老師,拜讀完豐富的內容之後,該如何切入評論成為大哉問。是談惡地的形成故事?每次出野外都品嚐的惡地芭樂?惡地中耐旱、耐熱、耐鹽的植物?棲身在惡地中的野生動物?還是惡地如何成為宋江陣(武藝)、總舖師(廚藝)的原鄉?

朝皇宮內部(攝影:浮果)
專欄

「棲身的港灣」:踏查台江十六寮地圖

適逢台江建庄 200 年,台江十六寮舉辦藝術展「棲身的港灣」,由在地居民共同創作,透過不同文化藝術表現方式呈現台江的人文歷史,以「記憶之寮」為名,在台江 8 個深具歷史意義的地點展出。跟著浮果的腳步,讓我們一起漫步十六寮,穿梭現代與過去,認識你所不知道的台江吧!

地方

帶上這 7 本書,認識臺南的酸甜苦辣,留下城市獨家記憶

你曾用氣味追溯生命經驗,或記憶一座城市肌理嗎?Openbook閱讀誌與雙月刊《鹽分地帶文學》合作專欄「包包裡的臺南書」,從品嘗滋味為題,勾勒出臺南的輪廓,希望牽引讀者進入府城翻騰喧鬧的市場、花簇芬芳的靜巷,以及不經意拐角氤氳的食物霧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