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
陳默安

陳默安

寫過幾本書,時常遊蕩城市無名處,最喜歡跟菜市場阿伯或中藥店闆娘對坐,聽他們形形色色的遭遇,紀錄微不足道而又無比壯闊的人生碎屑。
專欄

為免思念太過孤單:「風中燈」牽亡歌團一日工作坊實錄

今年陰德值大部分都押在搶票舞台劇《勸世三姐妹》,雖然私心希望牽亡比重再多一點,不過見到台灣傳統文化有著不同呈現,仍萬分感動。戲劇是入門,牽亡歌陣內涵的生死觀與科儀排場,非得縱身躍下用體感去理解。灣兜參加了「風中燈牽亡歌團」一日工作坊,其團長林宗範也參與《勸世三姐妹》製作,給予專業建議。

地方

臺南文學季最終章:《記憶迴響》──葉石濤文學作品朗讀音樂會

土地是認識文學甚至認識創作者的最好媒介。距離大一課堂十餘年,途中依循著鄉愁與在地土壤,才逐漸拼出更加立體的葉石濤。

「地方」自有一種報章媒體或書本永遠無可取代的體感。你非得到哪裡了,聞那裡的空氣,走那裡的街道,聽那裡的車聲,與那裡的人交談,方能更靠近一點點昔日哲人的體溫。

走進地方,還可以交出自己的耳朵,用聽音樂的方式來認識葉石濤。

地方

《神人之家》:神,為何沉默?

看《神人之家》,心第一次震動,是哥哥開發財車在路口賣鳳梨的畫面。

那裡是嘉義民雄,讀研究所期間,幾乎每天都會經過那個路口。

印象中那裡似乎永遠有一兩輛發財車,賣鳳梨還香腸什麼的。三年來我只停過一次,陪同學買鳳梨。

地方

2022 年末午後,去後車站吃蓋飯

光陰悄然往前爬溜輪替,年底選舉鼓譟淹沒時間感,直到看見青山祭新聞才恍然:啊,又過一年。那時臺北街頭宛如大型生存遊戲現場,街邊選舉旗幟無不疾呼「搶救!」「告急!」

專欄

臺北街頭剪影:採訪遺珠圖鑑

工作常做採訪,幾天前被問起最喜歡採訪什麼樣的人?不假思索,就是那些看上去平凡無奇,與你我無二致的一般人啊。街邊烤酒釀餅的攤販、背對一整排過時鮮豔衣褲倚著櫃檯打瞌睡的老闆娘、身著熱褲網襪長假髮疾走的老伯、將臉抹得粉白宛如日本能劇等公車的少女…

專欄

我的 2022 白晝之夜

從士林官邸回返的人潮如海嘯,我們並不往浪頭撞,而是朝反方向走。路過間小酒吧,流洩一地的是老歌〈愛情釀的酒〉。秋老虎的深夜仍未寒,去遠遠的地方就著黃燈吃一碗新竹旗魚米粉配一碟紅燒肉。直到此時,更像是我的 2022 白晝之夜。

編輯精選

台北深夜麵店

一日三餐(或兩餐),若經常外食,最苦惱「待會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