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過動畫《庫洛魔法使》嗎?主角小櫻得到的第一張庫洛卡就是「風」,後面也成了她的得力卡片。而在古代依靠海運時,這些討海人或行走兩地的商人,當然也希望順風順水,因此除了祭拜水仙尊王、媽祖、龍神以外,還有風神。
「風神廟」是臺灣唯一主祀風神的廟宇,坐落在民權路和康樂街的路口。從蔣元樞留下的圖說可知,最早最早的規模是今日的四倍,除了大門、官廳再進來才是風神殿和大士殿,後來因為都市計畫的關係,不停縮小廟的規模到今日只剩下一個三合院的格局。
這裡過去曾有蔣元樞的神像,但不知為何也被偷走了。所以如今虎邊則改祀武財神,是不是有誰在專門蒐集蔣元樞?是有後援會膩?
不過,這無礙於風神廟的地位,廟裡也有配祀雷公與電母以及較為少見的火神與水神,而在左邊廂房另有郭王堂,又被稱為「二大人行館」,傳說中祂與別號「郭聖王」的廣澤尊王有些淵源,有人說「二大人」就是郭聖王本身,但也另有說法「二大人」是廣澤尊王的結拜兄弟,常一起濟世救人。
雷公電母的殘酷羅曼史
提到雷公電母,不由得喚起小時候讀民間故事的記憶。傳說以前打雷並沒有閃電,人間有一位貧困卻十分孝順的媳婦,將白米留給婆婆吃,自己吃米糠,正當她將多餘米糠倒掉時,卻被雷公誤以為糟蹋糧食,天打雷劈劈死了這名可憐的媳婦。
玉皇大帝得知冤情後,便賜封媳婦為電母,讓她手持明鏡,在打雷之前先閃電照亮大地,避免雷公傷害無辜。(是說,不曉得電母真有辦法完全盡釋前嫌嗎?會不會偶爾想殺夫呢?)
查資料時,發現該傳說還有另一個版本:孝媳當初是割下自己的肉給婆婆吃,未料婆婆十分嫌棄,她只好滿腹委屈地將肉倒掉,才被雷公誤會劈死。雖然故事結構類似,不過換了這個主要情節,卻畫風丕變,有種類似黑暗格林童話的感覺。
太殘酷了,割肉給婆婆吃還被嫌棄,然後還被誤會被雷劈死?不過轉念想想,也許刻意讓電母生前歷經苦難,成神後更能體察民情,杜絕類似的冤屈再次發生吧。
清領時代的出入境大廳「接官亭」,偶爾還可以住宿
風神廟經歷過幾次整修,蔣元樞在臺灣時就曾整修過一次,並且建立石坊。在風神廟前有一「接官亭」牌坊,過去接待迎送清朝官員之用,可說是清領時期台灣府城的門戶。
除了接官亭,風神廟前還有其他的石造建物,原本被認為是鐘鼓樓,經過考證後正名為「峴石亭」與「棠蔭亭」正名。雖然都已是重建過,但仍盡量用當時留下的石材去拼出原先的樣貌。
說明一下,古代官員會先從鹿耳門登陸,大概就是北汕尾那個位置,然後再到風神廟,接受當地官員的迎接,大概就類似出入境通關大廳的感覺吧?所以接官亭過去是有實質用處,且蔣元樞進行整修時還騰出空間讓官員可以暫居,也可以想像成是公務員宿舍。
官員休息片刻後,再往城隍廟去稟告城隍,表示官員就任請祂多照顧,而春秋兩季就會在官廟例如大天后宮、武廟舉辦儀式。
古時人們的生活幾乎圍繞著廟宇發展,包括了郊會所以像大天后宮、水仙宮都有特別的堂會商議事情,而這些廟宇又會各自形成聯境互相守望相助,另外也有所謂的交誼境,也因此府城的廟與廟之間經常有來往百年以上的交情,還會互相會贈匾額以表親密。
吞火兼洩洪,常駐鎮守廟宇屋簷的鰲魚
來到風神廟,當然要好好仔細地繞建築物一圈,例如屋頂設紅色板瓦,而且採硬山設計,雖然造型簡樸,但美學一致,廟方在屋簷處增加許多隻鰲魚形狀的雕刻。
鰲魚,是一種龍頭魚身的吉祥神獸,傳說中鰲魚喜歡吞火舌達防火之效,因此常見祂鎮守廟宇屋簷;再來祂的設計本身可以幫助排水,魚吐水的意象也頗有意境,如果下次去臺南剛好遇到下雨,可以衝一下看看它的實際洩洪效果。
我個人喜歡晚上來風神廟,適度地打燈相當漂亮,跟城隍廟的美感有得拚,而且紅瓦在夜晚的燈光下顯得格外溫暖,風神伯的表情也是屬於比較正氣凜然的,實在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我很少在這附近用餐,但是!如果來到風神廟,而且是下午還很早的時候,不妨去金桃家試試 運氣,他們家草莓大福超好吃的,除了這裡就要跑去永康本店,我想大家是沒這麼勤勞,畢竟又不是風神爺一吹就到了。
延伸閱讀:
- 浮果導遊臺南七寺八廟(一):開基三官廟與府城三大觀音像
- 浮果導遊臺南七寺八廟(二):逃過都更的臺灣府城隍廟,來訪記得吃一碗蜜桃香
- 浮果導遊臺南七寺八廟(三)大天后宮:媽祖和玄天上帝的黃金交替
- 浮果導遊臺南七寺八廟(四):祀典武廟散步遇百年香鋪,撿到小說靈感
- 浮果導遊臺南七寺八廟(五):沒有門神,但有「門釘」的臺南水仙宮
- 浮果導遊臺南七寺八廟(六):適合遠眺的私房景點「開基藥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