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香港知名漫畫角色,他:「聾貓就像是 97 後的香港人」

分享文章
目錄

走在海港城寬坦的走廊上,眼前盡是拿著戰利品的人們,「Fendi」、「Dior」、「Uniqlo」…各個品牌的紙袋映入眼簾。店舖熙來攘往,好不熱鬧,腳步聲、話語聲、節日音樂不絕於耳,而美術館則靜靜地坐落在繁忙的海港城的一旁。

眼前掛著一幅幅油畫,畫中是港人所熟悉的漫畫角色——聾貓。(朱潤富攝)
和煦的陽光透過玻璃撒在地上、牆上、畫上,形成一條條光軌。(朱潤富攝)

踏進美術館,和煦的陽光透過玻璃撒在地上、牆上、畫上,形成一條條光軌。眼前掛著一幅幅油畫,畫中是港人所熟悉的漫畫角色——聾貓。創作者小克穿上一身黑徐徐走來,把當中的故事娓娓道來。

小克。(朱潤富攝)

聾貓爸爸的誕生

在香港做藝術是一項艱巨的事情,無論是教育、資源抑或支持都不足的情況下,為何仍會選擇走上藝術這條路?小克說:「因為自己只懂得畫畫,加上剛畢業時廣告行業的境況不錯,所以便順利成章成為了一名插畫師。」在香港這個以物質衡量成敗的社會中,藝術的道路絕不易走。(延伸閱讀:不只香港街頭有「塗鴉藝術」打卡點,台灣這些藝文特區也登上外媒版面!

聾貓是香港人的縮影。
-小克

小克被稱為「聾貓爸爸」,聾貓是他最有代表性的漫畫角色。說到創作聾貓的過程,小克表示當初只是為交稿而誕生,當時想畫有關香港的事物,於是便選擇了以熊貓作為藍本,他亦坦言沒有想過這個角色會成名。而聾貓得以成名大概是因為他有香港人的影子,「聾貓就像是 97 後的香港人。」小克說。他又補充:「熊貓原本在四川生活,但經常被用作政治用途送到世界各地,需要離開家鄉去到陌生的地方。」香港人就像熊貓般,住在一個彷似熟悉卻又十分陌生的地方,一直在尋覓屬於自己的身份。

小克以往的作品手稿。(朱潤富攝)

二次油畫展的啟示

是次油畫展,小克特地廣州從大芬村購買了一批油畫,並進行二次創作。購下的油畫以風景畫為主,如維港、香港夜景等商業化的畫作,之後在上面加上自己的創作,小克稱之為「合作」。因為他認為創作的過程是一次與原作者的心靈交流,是眾生一體這個概念的體現。

雖然小克並不認識原作者,但其實畫上的用色和筆觸都在無形間透露了當時的情感和心境。因此,他在畫上添加自己的創作時,可以感受到原作者遺留下來的種種足跡以及情感。揮舞畫筆之時、落筆的一刻,仿如感受到原作者的精神,共同完成畫作般。(延伸閱讀:【綠線】台北捷運「一日文青散步路線」,帶你逛書店看展吃美食!

小克把畫作原來的招牌改成了寫有「沙中鐵」、「大灣區」、「東大嶼」等字的招牌。(朱潤富攝)
還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Emoji。(朱潤富攝)

而在今次的創作中,小克指自己最喜歡《灣仔淪陷》這幅畫作。他指自己一邊聽著陳奕迅的歌,一邊創作這幅作品,所以歌中的感情完完全全地滲透到畫作之中。力量就像由歌中而來,音樂帶動著每一筆,每一句旋律、每一個音符都牽引著他一筆一筆地完成創作,就像是陳奕迅和他一齊完成這幅畫作。而灣仔同時是小克、陳奕迅及徐濠縈成長的地方,就像在冥冥之中有著一種無形關係,這幅畫作可說是陳奕迅專屬。(延伸閱讀:小海灣到大城市,從 40 年灣仔變遷探索香港

屬於香港的藝術

從沒有想過衝出國際,只做屬於香港的藝術。
-小克

由為《東TOUCH》繪畫漫畫專欄《偽科學鑑證》到今次二次油畫展,小克的畫作一直都與香港息息相關。雖然現時定居杭州,但他的心從未離開過香港,亦從未想過要衝出國際,因為小克只想做屬於香港的藝術。因此,畫作中可以看到不少香港獨有的人與事,有匯豐銀行門口的獅子、戴上了髮髻的聾貓(連繫金庸逝世)、寫上「沙中線」和「大灣區」的招牌等等,每一個細節都在訴說著只屬於香港的故事。小克除了希望畫作可以令人反思現今的社會狀況外,亦可以令觀眾思考藝術的意義。

金庸早前逝世,戴上了髮髻的聾貓正正是代表著這件事。(朱潤富攝)

「藝術是應該用來紀錄下當刻的城市。」小克淡然地說。對你而言,藝術又是甚麼?

藝術之令人著迷,不只是因為高超的畫功、美麗的畫像,而是其後所蘊含著的深厚意義。「言有盡而意無窮」正正是藝術的吸引力所在。倘若你靜靜細味小克的畫作,相信定能有另一番體會。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