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享樂式」生活型態正蔓延,社交媒體是禍首?

分享文章
目錄

不少打工仔都是月光族,但究竟錢都花在哪裏?有多少人的財務狀況並不健康?

個人理財資訊比較平台 MoneySmart 早前針對港人消費習慣及理財計劃進行調查,發現香港打工仔有偏向及時行樂式的消費態度,對長遠個人財務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是次調查由平台委託第三方在 11 月 21 日至 28 日期間於網絡進行,共邀得 1,000 位受訪者參與,男女比例各一半。受訪者年齡層分開五組(18-24 歲、25-34 歲、35-44歲、45-54 歲及 55 歲以上),除了第一組佔受訪者 13% 之外,其餘比例均在 21% 至 22% 之間。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打工仔的消費習慣雖未致惡劣,但卻傾向於享受式的消費,情況不算健康。26%(近 300 名)受訪者表示半年內會在負債情況下仍然選擇享樂式消費,甚至有最誇張的個案是一位正負債人士仍購買價值 24 萬元的美容療程,金額約相等於一般打工仔的 15 個月薪金。

薪金花在享樂上

消費種類方面,報告指「住屋」、「旅行」及「高級美食」分別是受訪者薪金去向的頭三位:23% 人士把薪金最大部分用於旅行,花在高級餐廳美食的則有 16%。相比之下,只有 6% 人會把人工花在子女學費,5% 會把最多錢放在照顧長輩上。這些數字顯示年輕一代更重視活出自我多於承擔家庭負擔。

MoneySmart 香港總經理尹子良直言:「香港人的消費習慣不理想、不健康,而且那麼多人在負債情況下還要過着享樂式消費的生活,實在匪夷所思。報告還指出,想把薪金花在教育上的受訪者是得 0%,這反映了香港人有種 YOLO(You Only Live Once)、及時行樂的心態。」

時下香港年輕人過的是享樂式的消費生活(圖片來源:unsplash)

過度消費原因:自我安慰及社交媒體

調查亦向受訪者提出「有多常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產品、體驗及旅程」的問題,所得結果發現 45% 受訪者表示每年有 1 至 2 次,15% 人則為每月 1 次。最令人擔憂的是,有 5% 人表示每天都花費在社交媒體內看到的產品上。而當中的產品、體驗,正是上述所提及的旅行及高級美食。

為甚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尹子良認為「自我安慰」及「社交媒體的刺激」是兩大原因。「第一,香港物資太貴,樓價高,打工仔無法實現長遠目標,便覺得還不如對自己好些。第二,社交媒體如 Instagram、Snapchat 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令人覺得即使現實過得很差,但仍想在這些平台上表現出生活過得舒服的一面,當中是着一點虛榮感覺。」他認為,兩種心態加在一起,便導致打工仔培養出在社交媒體上盲目消費的心態。

即使現實生活過得再辛苦,年輕人都希望在社交媒體上呈現最好的一面(圖片來源:unsplash)

影響:衝動消費及缺乏管理

「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對香港人的財務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調查結果顯示,約三成人表示儲蓄僅僅足夠生活,27% 人士的個人財務僅在控制之內,更有 11% 的受訪者已經受財務困擾,並依賴信貸解決「一日三餐」等日常基本開支。

在曾申請個人貸款的受訪者中,26% 人士表會用借貸來繳付稅款,四分之一人則用於償還信用卡款項上。

比月光族更糟糕的是負債下仍然亂花錢(圖片來源:pexels

衝動消費方面,62% 人每年作 1 至 2 次,38% 每月最少一次,後者當中又有 17% 人會每月多次衝動消費,更有 6% 每周衝動消費數次,自認為「頻繁衝動消費者」。以上受訪者都表示因盲目消費而感到財政壓力。

尹子良表示:「這種消費模式雖然可帶來一時快感,但之後會引出後悔及危機感,香港人要學會『Spend Smart』,平衡消費及理財比例。市面上各種按揭、壓力測試及 5-3-2 理論都有說明何謂理想的比例。」

主圖來源:Photo by Callie Morgan on Unsplash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