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灣兜小圖 ss
專欄

為免思念太過孤單:「風中燈」牽亡歌團一日工作坊實錄

今年陰德值大部分都押在搶票舞台劇《勸世三姐妹》,雖然私心希望牽亡比重再多一點,不過見到台灣傳統文化有著不同呈現,仍萬分感動。戲劇是入門,牽亡歌陣內涵的生死觀與科儀排場,非得縱身躍下用體感去理解。灣兜參加了「風中燈牽亡歌團」一日工作坊,其團長林宗範也參與《勸世三姐妹》製作,給予專業建議。

地方

道長,請了!(二)相隔一甲子接起的道法之路——臺南存心堂

看完兩位信立法師、理丞道長的經歷已經很有故事性,沒想到「存心堂」的堂主阿波也不遑多讓。

乍看「存心堂」,一時半刻很難定義它的存在。它有一個同名的 Podcast 頻道,這裡有咖啡和料理,可以租借場地錄製 Podcast,有時也有各界朋友來分享教育、五術、身心靈、文化。彷彿什麼都適合在此發生。

地方

臺南文學季最終章:《記憶迴響》──葉石濤文學作品朗讀音樂會

土地是認識文學甚至認識創作者的最好媒介。距離大一課堂十餘年,途中依循著鄉愁與在地土壤,才逐漸拼出更加立體的葉石濤。

「地方」自有一種報章媒體或書本永遠無可取代的體感。你非得到哪裡了,聞那裡的空氣,走那裡的街道,聽那裡的車聲,與那裡的人交談,方能更靠近一點點昔日哲人的體溫。

走進地方,還可以交出自己的耳朵,用聽音樂的方式來認識葉石濤。

地方

《神人之家》:神,為何沉默?

看《神人之家》,心第一次震動,是哥哥開發財車在路口賣鳳梨的畫面。

那裡是嘉義民雄,讀研究所期間,幾乎每天都會經過那個路口。

印象中那裡似乎永遠有一兩輛發財車,賣鳳梨還香腸什麼的。三年來我只停過一次,陪同學買鳳梨。

地方

看似貧脊,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評《台灣惡地誌》

《台灣惡地誌》環繞的主軸在於「惡地」二字,其中包含地球科學也提及人文生態史。身為在學校教地球科學的老師,拜讀完豐富的內容之後,該如何切入評論成為大哉問。是談惡地的形成故事?每次出野外都品嚐的惡地芭樂?惡地中耐旱、耐熱、耐鹽的植物?棲身在惡地中的野生動物?還是惡地如何成為宋江陣(武藝)、總舖師(廚藝)的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