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港刈香新手迷航指南(Ⅱ)陣頭五階段修煉,民俗界大港開唱登場!

分享文章
目錄

看完紅面獅的神威登場,別以為西港刈香只是在繞境看熱鬧!真正讓老西港人熱血沸騰的,是陣頭進館、開館、探館一路拼陣到底的硬戰!

從暗館開始,大家表面練拳練身體,實際上早就在磨刀霍霍備戰;開館當天,廟埕瞬間變成民俗界大港開唱,獅陣、宋江陣、牛犁歌陣輪番上陣,超盛大陣頭 battle!

陣陣有故事,館館有規矩,三年一次的拼陣盛會,豈止是表演而已?

這篇就來帶你從暗館暖身一路看到謝館送神,一次走過傳承 240 年的西港香科陣頭訓練歷程。


「暗館」到「謝館」五階段,240 年來的西港香科陣頭訓練過程

這回有幸採訪黃煌彥老師,正是在找尋西港香資料時,意外得知永昌宮金獅陣入館的消息。何謂入館?那就得先簡單認識西港香科陣頭的訓練儀程,可以分成五個階段─暗館、入館、開館、探館、謝館。

暗館:提前一年的陣頭暖身期

首先,陣頭會在西港香正式遶境之前一年開始「暗館」練習,可以視作「暖身期」,大家約定時間一同練武強身,這個階段可以當成培養人才和凝聚力量,藉著招募新手,介紹民俗文化和深化信仰圈。更有甚者如佳里南勢九龍殿,暑假自組夏令營,號召小朋友參加,從小扎根。

佳里南勢九龍殿宋江陣頭旗(圖片來源:浮果)

入館:恭請陣頭神入駐

西港慶安宮在舉辦香科前會提前一年公告開始進入香科的準備期,公告之後,決定參與的村鄉開始動員籌備,各陣頭或藝閣則依照各宮廟的古禮,在廟外搭建臨時的寮館或直接恭請陣頭神進駐,這就是「入館」。

每個陣頭的陣頭神不盡相同,金獅陣的陣頭神是太祖先師,也就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相傳他武藝了得而且自創拳法,因此被奉為祖師爺。

永昌宮廟宇虎邊原本就有太祖先師殿,所以入館時不另請陣頭神,而是前往池府王爺指定的庄東林投樹林大榕樹恭請獅祖及三十六官將,保佑一切順利並起到守護的作用。不論是入館、開館還是謝館的日期,都必須請示神明。

塭內蚶寮永昌宮太祖先師殿(圖片來源:浮果)

永昌宮甲辰年的入館儀式選在國曆3月3日,當天早上8點半熱鬧開始,因為前一天睡得晚,從市區趕到永昌宮時,隊伍已經啟程出發。筆者照地方人士的建議,循鞭炮聲尋找獅隊的蹤影,後來在田中央巧遇。

當時,廟方正在等待獅祖蒞臨,大家藉機休息聊天。趁著這個空檔,我向工作人員詢問這些古禮的用意,又從黃煌彥老師口中知道更詳細的經過。

「我們請獅祖要向東方,慶安宮的方向也是東邊,同樣是跟千歲爺稟告今年的活動要開始了!」

西港慶安宮正殿全貌(圖片來源:浮果)

黃煌彥口中的千歲爺是西港慶安宮的主神之一。最初廟方的主神是城隍境主,後來遷出至南海埔,另立境主公殿,慶安宮主神則改祀天上聖母,也就是俗稱的西港媽。而你找破整間廟,恐怕都找不到千歲爺的金身,因為祂是每三年一任,集合各路陣頭去南海埔王船地特地迎回的代天巡狩。

這就要話說從頭,香科最早起源自台南八份姑媽宮,後因曾文溪大水,廟方無力再舉辦,而改由慶安宮接手。

香科期間大千歲王轎(圖片來源:浮果)

輪班制的西港十二瘟王千歲爺

談到迎千歲爺,可能有人會聯想到東港迎王。不過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東港迎王是在請王儀式前一天晚上,由當科大總理及迎王祭典科長,以擲筊方式請示蒞臨大千歲的姓氏,隔日請王時才揭曉。

也就是說,東港迎王是哪位千歲爺降臨,每年不一定;但西港香科的王爺則是「輪值制」。

西港慶安宮的 12 位值年千歲爺,也就是中國古畫裡圍繞在玉帝旁的「十二地支神」。就是由這 12 位天神輪值下凡,因此稱為「代天巡狩 十二瘟王」俗稱千歲爺。

地支年輪值千歲
趙千歲(趙玉)
譚千歲(譚起)
盧千歲(盧德)
羅千歲(羅士友)
吳千歲(吳友)
何千歲(何仲)
薛千歲(薛溫)
封千歲(封立)
張千歲(張全)
余千歲(余文)
侯千歲(侯彪)
耿千歲(耿通)

香科迎的千歲爺,每 3 年為一任。香科當年迎 3 位新王遶境,最後一天送祂們搭王船遊天河離開。舉例來說,去年是「甲辰」香科,那就要迎代表「辰」、「巳」、「午」的 3 位千歲。

輪值當次香科第一年的千歲爺,則稱為「大千歲」。以「甲辰」香科來說,吳千歲即為大千歲、何千歲是二千歲,薛千歲則是三千歲。接下來的「丁末」香科,就換成迎「末」、「子」、「丑」瘟王。

報告千歲爺,我們準備好了!

塭內蚶寮永昌宮前往迎獅祖及三十六官將(圖片來源:浮果)

話說回來,為何永昌宮特地挑選庄頭東邊的林投樹請獅祖呢?

黃煌彥老師說,林投樹以前又稱「呼龍頭草」,而隊伍腳下踩的沙崙地帶,以前一整排都是龍脈,所以當地人鮮少來此,以表敬意。只是到了現代,農地需求越來越大,慢慢將腹地縮小,反而有種人與神在爭地的意思。

「王爺公都有定期來這邊施肥,希望可以恢復這一帶的地氣,這樣對大家都好,人丁才會旺。」也因為沙崙是一條古老龍脈,永昌宮都會固定來此對著慶安宮的方向請獅祖。

請到獅祖以後,隊伍浩浩蕩蕩地回去永昌宮,隊伍先拜王爺、再拜地藏王菩薩,最後入主太祖先師殿。走在前頭開路的獅頭,搭配左右兩名持官刀的年輕人,其他持兵器的列隊在後,出發前兵器都已經換上新符和纏上紅布。今天過後就是密集的訓練直到正式開館。

開館:宗教界大港開唱,陣頭原地 battle!

開館,是文武陣前往慶安宮向千歲爺稟告已經準備好,武陣在拜廟之後前往廟後方的空地正式表演,文陣留在衙門口演奏曲目。由於香科期間陣頭需要趕場,不見得有完整時間可以演出,像是宋江陣或金獅陣一輪表演至少需要1.5-2小時,所以有不少熟悉門路的人,會特意留意開館時間前往觀賞。

陣頭開館時間表供民眾選擇要看哪場,真的很像大港開唱!(圖片來源:西港玉勅慶安宮(官方版)社團)

用個好懂的比喻,現場就像宗教界的大港開唱,一邊在跳宋江陣,一邊在跳鼓花,觀眾想看什麼自己選。近年更有武林大會,集結所有舞陣,直接原地 battle 啦!

綠腳巾竹仔港德安宮金獅陣和青腳巾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相會(圖片來源:浮果)

探館:用陣頭武藝相互交陪切磋

需要一提的是,西港武陣有特殊的腳巾系統,腳巾顏色代表起源或師承何處。黃煌彥舉例永昌宮最早是延請竹仔港德安宮的師父教授舞獅的訣竅,所以每年香科出陣時,都會先到德安宮拜會,他們屬於綠腳巾系統。此外,黃老師身兼武術指導的八份姑媽宮也是綠腳巾系統。

腳巾顏色分成紅、黃、綠、青、藍,黃煌彥說早期拼陣風氣盛行,不同顏色的腳巾在遶境時相遇還會對陣,嚴重時擦槍走火,更演變成地方庄頭之爭。現在一片和氣,這種情況不多見了。

開館之後,陣頭除了繼續操練,也可以開始「探館」,去平常有往來的庄頭或宮廟表演,不只是維繫地方情誼,同時是給陣頭練習的機會。

謝館:恭送陣頭神,三年後再見

在整個香科完整結束以後,廟方會看黃道吉日舉辦「謝館」來恭送陣頭神,若有搭臨時寮館則必須拆除,恢復原狀。

普護宮的陣頭館是臨時搭建的,謝館後會需要將神請回廟裡,將此處恢復原狀,等三年後再重安神位(圖片來源:浮果)

而像永昌宮原先就有太祖先師殿,則是在召集隊員演練後,犒軍,然後送神,大家三年以後再見。

在下一科來臨之前,人們各自解散,參加暗館練拳強身,蟄伏等待下一次祭典的來臨。

西港香科陣頭 5 階段

暗館陣頭在西港香正式遶境前一年集結練習
入館陣頭搭建寮館或恭請陣頭神進駐
開館陣頭正式演出
探館去平常有來往的庄頭或宮廟表演交流
謝館恭送陣頭神,三年後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