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香港大不同的臺灣節慶(上)】火光衝天的元宵節

分享文章
目錄

香港與臺灣,同樣承襲了中華文化,因此有著許多相似面貌的傳統節慶活動,如過年一定會有舞龍舞獅、一樣會去拜年,端午節同樣會划龍舟、吃粽子……之類。但在不同的史地環境與族群背景下,隨著時空遷移,也衍生出更多不同的習俗,初來臺灣的香港朋友,如果想更深入體驗臺灣的風情,不妨可以參與以下不同於香港的臺灣祭典!

台灣元宵節燈會
除了吃湯圓與賞燈,臺灣的元宵節有更多不同的樣貌。(圖片來源:jed0820

元宵節

香港雖然現在已經明令禁止民間燃放煙花爆竹,但在臺灣,鞭炮火器仍然是節慶的必備元素之一!而除了過年,用上最多火藥的節日,該就是元宵節了。除了吃湯圓與賞燈外,臺灣的元宵節還有3項以火為主角的祭典,號稱「北天燈、南烽炮、東寒單」:

新北市|平溪放天燈

天燈又稱為「祈福燈」或「平安燈」,緣於清朝時來臺灣開墾的居民,因為深入居住於當時官府無力管轄的偏僻山區,冬至過後的收成時常受到山賊盜匪的覬覦,因此養成收割後便攜家帶眷遁逃至山中的習慣,直到元宵時節才派人回村查看,確定安全後施放天燈報平安,兼通知村人返家,久而久之,放天燈便成為平溪地區在元宵節的特殊民俗。

如今放天燈的習俗已經登錄為新北市的無形文化資產,而「祈福」的含義也成為活動的主軸,每年元宵節的萬燈齊放景觀,都備受國內外媒體注目,因此如果移民來臺灣後有什麼期待或不安,不妨和大家一起買盞天燈,寫寫心願,看著天燈冉冉升空時,心裡會感到希望的。

臺東市|炸寒單

「炮炸寒單爺」的活動,是臺東人的特有共同記憶,在台東發展大約已經有60年歷史。據說寒單爺是當時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由鎮民自南部迎來,因為寒單爺是封神榜中4財神之一的趙公明,雖然能招財,但畏寒,所以商家認為迎接寒單爺時若能以鞭炮幫祂驅寒,炸得越多該年生意會越興隆。

因為「越炸越旺」的觀念,讓如今的炸寒單活動,最大特色就是肉身寒單爺巡街時,沿途震撼聽覺與視覺的無盡炮聲火光,如果接近遊行隊伍周遭,還會被鞭炮爆炸後勁道十足的炮屑波及到,若身上沒有足夠防護可是會大聲喊痛的!所以提醒想要前往觀賞炸寒單活動的香港朋友,務必要記得戴口罩與耳塞,衣物最好也穿厚一點以策安全。

臺南市|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的起源,相傳是在清光緒年間時的鹽水街爆發瘟疫,因為早年醫學不發達,疫情肆虐,導致死傷慘重,人心惶惶。而當時的移民以閔南與客家人居多,大都信奉關聖帝君,因此鄉紳便迎請關聖帝君出巡繞境,驅除瘟神。而神轎所到之處煙火鞭炮齊放,硫磺硝煙洗禮全城後真的使瘟疫消退,讓居民對關聖帝君感恩拜福,所以後來這個習俗便固定在每年的元宵節舉行,也逐漸由驅瘟的目的轉變為酬神,一直流傳至今。

臺灣元宵節臺南鹽水烽炮
臺南的鹽水蜂炮,是最刺激的元宵節慶典(圖片來源:數位島嶼

而「蜂炮」之名,則是近代才定下來的,因為後來當地人研發了由大量沖天炮組成的大型炮台,萬炮齊發時會發出響亮的蜂鳴聲,因而獲得「蜂炮」的美稱。但也因為四射的炮火等於無差別攻擊,所以如果香港朋友想要近距離體驗,一定要準備完整的保護裝備,包括全罩式安全帽(頭)、圍巾或毛巾(脖子)、棉質或牛仔外套長褲、手套及平底鞋或運動鞋,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免得樂極生悲。

同場加映

澎湖縣|乞平安龜

其實遠在臺灣西邊,坐落於臺灣海峽上的離島,澎湖,也是個重視元宵節的地區,甚至比過年還重視!而當地過元宵的習俗活動,名叫「乞龜」。

「乞龜」文化,來自泉州一帶的移民,由於澎湖的開發較臺灣早很多,因此流傳至今已經約有150年歷史。當時的農業社會因為經濟較貧脊,每到年關都不好過,因此地方廟宇會在年關剛過的元宵期間,將庫存的五穀米糧作成糕點,並印上龜殼壽紋,只要民眾筊杯獲得神明許可,就可以拿糕點回家過年。

也因為島上的大小廟宇都有這個習俗,因此如今的澎湖在元宵節期間可說是全島同慶,不僅每間廟宇都會製作自家的乞龜,每隻龜的材料還會因當地的物產而有所不同,也會有擲茭比賽與猜燈謎的活動。而慶祝活動會持續3~4日之久,所以雖然沒有上述3大祭典的漫天火光,但帶著跑Party的心情去環遊各家廟宇看大小特色不同的乞龜,參與廟方辦的各種活動,也是另一種深入了解臺灣元宵民俗的不錯方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