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史】「東方不敗」元老中場陳鴻平獲台護照:民國隊吃香

分享文章
目錄

戰後香港足球發展相當蓬勃,以香港球員為主的中華民國國家隊在國際賽事中屢獲佳績,曾奪兩次默迪卡盃冠軍、兩次亞運足球金牌和獲得一次亞洲盃季軍。六、七十年代香港球壇人才輩出,令香港獲得「遠東足球王國」的美譽,更成為中華民國國家隊的「兵工廠」。直至1971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位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再無在香港徵召球員,香港和中華民國「分家」之後,中華民國足球漸漸沒落。

香港足球傳奇陳鴻平以球員身分橫跨球壇最鼎盛的六、七十年代,助中華民國勇奪默迪卡盃冠軍。後來他擔任教練,創下四年七冠的「東方皇朝」。即使到今日他還是離不開足球,繼續擔任港超球會理文的顧問。最近,陳鴻平與一眾民國元老獲得中華民國護照,作為球星們為民國付出的鐵證。以往的陳鴻平被左派認為是「反動」的右派球員,對共產黨執政諸多不滿。然而時移勢易,今天他對於共產黨的看法已有些少轉變,「共產黨已經變了,自由度高了很多,只是未有民主。」陳鴻平說。

早年中華民國隊比香港隊吃香

現年76歲的前中華民國國腳及港隊教練陳鴻平雖已不再擔任足球正職,但他仍退而不休,繼續擔任理文的足球顧問,每星期亦會與一眾香港足球元老踢球。這天,陳鴻平身穿理文球衣來到球場,向記者談舊時香港與民國的足球威水史。陳鴻平說,早在1960年他已經代表中華民國足球隊青年軍,遠赴泰國作賽。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仍未開放,作為香港頂尖球員,只有香港和民國兩個代表隊選擇,而當時他就被民國徵召入隊。「那個年代,喜歡代表中華民國多過香港。因為有安家費,待遇更好。而在東南亞,中華民國隊吃香好多。」

76歲的陳鴻平一生熱愛足球,他認為足球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踢足球,他去過的不同的地方,認識很多不同的人,這是其他職業不可能帶給他的經歷。(廖俊升攝)

兩奪默迪卡盃

球員時代的陳鴻平正正處於中華民國的鼎盛時期,那時候香港球壇粒粒皆星,而技術精湛的陳鴻平仍然脫穎而出,兩度以主將的身分代表民國贏得有「小亞運」之稱的亞洲大型足球賽事默迪卡盃。1963年的麥迪卡盃決賽中,中華民國以1比0小勝韓國首次奪標,賽後球隊抵達台北花車巡遊,更獲蔣介石親自接見;兩年後,民國再以不敗之身稱皇。

陳鴻平的球員時代曾經奪得馬來西亞主辦的默迪卡盃,以及亞洲盃殿軍。(廖俊升攝)

球星也要打兩分工

陳鴻平雖有一身好球技,但這位民國中場悍將仍因為生活所需,長年打兩分工作。1968年他加盟怡和洋行旗下的同名球隊,怡和為他在公司安排了一分兼職推銷員,一直做了21年。雖說兼職或影響休息和訓練,但他憑著對足球的熱愛,過著「早上上班,下午練波,晚上休息」的生活模式。「以前踢足球的待遇不太好,有一千元(月薪)已很好,一個人生活尚可,但有家庭的話負擔就會好重。」陳鴻平說。

得怡和無條件支持 自由出外練波比賽

怡和慢慢成為了陳鴻平的強大後盾,讓他無後顧之憂,在足球路上一往無前,至今他仍然非常感激怡和。「怡和搞了三年便退出了球圈,但仍繼續讓我留在公司,亦讓我去練波,出外踢球也由得你。雖然我是效力第二支球隊,不再是跟怡和踢,但還是很自由,我想沒有其他公司會這樣。」(延伸閱讀:七十年代香港足球:「何容興」救12碼鋼門,拒左派誘惑

現時陳鴻平仍然是理文的足球顧問,他直言沒有退下火線的打算,更會一直踢波,直至雙腿不能動為止。(廖俊升攝)

左右分明的球壇 陳鴻平代表民國出賽

六、七十年代,香港球壇派系壁壘分明,支持共產黨的左派球會有愉園、東昇和電話等,與支持國民黨的右派如東方、光華、傑志等球會抗衡。兩派球會對立鮮明,「國共大戰」賽事往往座無虛席,東方和愉園更加是爭標常客。陳鴻平說自己當時是右派球員,並選擇了代表民國,他說:「當時好多人靠右,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六零年代還在搞政治運動,人心背向就很明顯了,還是民國比較受落。」不過巧合地,六十年代初陳鴻平正正是效力左派球會愉園,他就笑言自己好像變了球隊中的「反動派」。

雖然陳鴻平支持國民黨,但他坦言,選擇代表中華民國並不存在政治考慮,而他是後期才意識到當時共產黨的不濟,「當時還是小子,未想到太多政治。但入了民國隊幾年,到文革時就想始思考,二十多歲時看到好多事。那些政治運動,甚麼大鑊飯、三反五反,之後就是文革,自己都懂得判斷。」他更一直對中國的制度有所質疑,「(八九六四)當時看電視直播,你說一個人都沒有死,打死都冇人信啦!」

六、七十年代球壇左右對峙分別,當時陳鴻平是一名右派球員。(廖俊升攝)

共產黨日漸壯大 「要向現實低頭」

時移勢易,左右對峙的火藥味漸漸失色。八十年代起,國民黨在香港失勢,昔日的右派球會也慢慢「脫藍」,而左派球會東昇在86年降班後一直無法擠身頂級聯賽,愉園近年就一直在甲、乙和丙組聯賽浮沉,而來年愉園將會重返頂級聯賽。國民黨勢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力日益上升,陳鴻平如今也淡言,那些鬥爭日子已遠去,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大乃事實,還望眾人「要向現實低頭。」

爭取數年終獲民國護照 陳鴻平認為今再無國共之分

雖然曾代表中華民國,但陳鴻平在內的一眾香港中華民國元老並無台灣戶藉,於是他們在2013年展開了爭取中華民國護照的旅程。而就在去年年底,首批元老獲得了中華民國護照及國民身分證,確立了「民國人」的身分。雖然獲得國民身分,但他認為中國就是中國,並無兩國之分,也覺得台灣問題上,兩地政府應該坐下來好好討論,而非繼續僵持。

陳鴻平認為,昔日不濟的共產黨已經改變了,「我都不同意共產黨的專制,但她會變,現在都變咗啦,自由度好高,只是未有民主。新加坡李光耀又如何?都沒有民主,頭髮長一點都要你剪。」那時候堅持右派的陳鴻平直言,現在希望中國能夠變得更好,更想台灣能夠影響中國大陸轉變,「像水一樣,你滴一滴不行,兩滴三滴,本來橙紅色,溝多點白色的水就溝淡你,不過要時間。」他認為一國兩制也是台灣的可行選項,「其實一國兩制也不差,只是香港有點變色。共產黨想統治你,台灣有本錢的話,也可以跟他說不想一國兩制,用自己的模式,沒有所謂,但你要坐下來溝通。」 (延伸閱讀:港足球王之子「李炳德」:爭獲台灣身份重思移民

退役後執起教鞭 創下不敗「東方皇朝」

1968年,陳鴻平便在民國隊中退下火線,1971年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後來更退出了亞洲足協,自此也沒有在香港徵召球員。1980年,陳鴻平正式掛靴並執起教鞭,執教海蜂、星島、東方及香港隊等球隊,並屢次獲得佳績,包括在1992至1995年為東方豪取7個冠軍創下「東方皇朝」。在1992/93年球季的首循環中,東方創下零落敗、零失球、零失分的「三零」紀錄,聯賽又以5比0大勝南華,球迷樂頌「喝采之聲遍香江,東方不敗震四方」。時至今日,這段經歷仍令陳鴻平回味無窮,坦言球員合拍方可創造神話,「我第一年教東方,一個冠軍也拿不到,聯賽最後一場有幾個機會把握不到,只得亞軍,否則便可以四年奪四個聯賽冠軍。第二年我們便開始奪冠,最後三年奪七個冠軍。不過我想傑志現在都做到,可能更多。」

陳鴻平(下右2)與一眾民國元老現在也時常聚會。(廖俊升攝)

港隊與世界盃決賽周無緣

1994年世界盃外圍賽,香港隊與南韓、黎巴嫩和巴林同組,那次香港隊就與小組晉級的機會擦身而過,當時的香港隊教練正正是陳鴻平。「當時每組只有一隊可以出線,我們第一輪戰績很好排第二。但去到第二輪要到韓國漢城作賽,第一場就對首名的韓國,一輸便拉開了距離,球員便覺得沒有希望和踢得不積極。」他解釋,當時韓國一取勝,便會在小組之中一支獨秀,其他隊伍失去出線希望。球員雖然失望,獎金又微薄,但仍然打得一場好波,「我們對韓國領先1比0至八十分鐘,但最後十分鐘被入四球,最終輸了4比1。他們換了一兩個人,我們未必是氣力不繼。雖然對手很強,但我們也踢得很出色。」

懷念港足風光 冀本地球員進步回到美好年華

不論是球員年代還是執教時,陳鴻平見證一個又一個球星誕生,也看著球壇沒落,「蔣世豪、張子岱、張子慧、李健和⋯⋯要數都一大堆,現在的球員就很難數。」球場座無虛席的畫面已多年不復見,陳鴻平大嘆可惜,直言若要回到從前水平必要忍痛削減聯賽的外援,訓練本地青年球員,「現在好多小朋友喜歡踢足球,但你要給他們發揮的機會。聯賽一隊四個外援,全部球隊的中鋒都是外援球員,多數球隊打一個前鋒,但是外援已經霸了那個位置。如果沒有機會發揮,球員做得多後備都會轉行,那是不是要減一個外援位置呢?就連現在香港隊的前鋒都全是入藉兵,艾力士、辛祖、麥基和佐迪,但他們都三十幾歲啦。」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01社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