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經典,品味設計:「坐的二十四式」跨越百年的世界名椅展

分享文章
目錄
設計愛好者必訪的「坐的二十四式」展覽,2024年11月6日在桃園大溪登場。觀眾可親身試坐經典名椅、探索最佳坐感,甚至動手設計專屬迷你椅子,深入體驗設計與工藝的魅力。橫跨時空的設計對話,邀你走進大溪這座木工藝小鎮,感受經典與創新的交融魅力,開啟設計之旅!

你是否曾注意到,椅子不只是家具,也是設計史上最值得玩味的載體之一?

從舒適的曲線到雕塑般的結構,椅子的設計世界充滿了驚喜與靈感。而在這個秋冬季節,設計迷的目光都將聚焦於臺灣大溪—一場匯聚經典與創新的展覽,正在這座木工藝小鎮悄然展開。

由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下簡稱木博館)推出「好木成森系列展覽:坐的二十四式」於2024年11月6日在日式建築武德殿隆重登場。展覽不僅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8件現代經典坐具,並展出木博館典藏的6件珍貴傳統漢式坐具,打造一場關於設計、文化與工藝的跨時空對話。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ZziRjgWR25WSiSIW3-U63hFq_z5VBSWL8-qmWN54yZbE4yTpK3npCBgBy8IF4XZU51_QFpkJ5uOYug9UMlEy23V-pW6UBMtxy8kQAinCPVgxN_9CnK2vYZLCwyQPyuYNtC_WH?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展覽地點位於1935年建造完成的日式歷史建築-大溪武德殿。(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設計與工藝的邂逅—椅子背後的故事

以「坐的二十四式」為展覽主題,意在以多樣的坐具形式,帶領觀眾探索木工藝與設計的豐富表現。大溪素來是臺灣的木家具重鎮,擁有深厚的木工傳統,並在近年來成為現代設計與傳統工藝交融的創新基地。策展人鄭啓聰表示:「大溪的木工藝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文化傳承,而現代設計思潮則為這片工藝之地帶來了新的生命力。」藉由這次展覽,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大溪這座工藝之城背後的故事,並同時體驗世界各地的經典設計。

展覽的選品極具代表性,涵蓋19世紀以來的各式經典坐具。這些來自美國、日本、德國、丹麥、義大利、荷蘭等國家的作品,不僅體現了不同比例、形態與材料的運用,更反映了功能主義、量化生產等現代設計潮流對家具設計的影響。從堅持手工藝的製作方式,到大規模生產的創新技術,這些經典椅向參觀者展示了設計師的靈感與巧思,如何巧妙平衡工藝美學與實用功能。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1mcDnlaEp_WmBLzQ27DLcwqfHD-xwNCS5cwDtxdIYl1XWgg9pN37miCVncJQ5nqyP1sCsViCsLdzNpUnLrJ0DD6DHLxXf-QTecLMqRxvwGZ7k51Kl_cPdJHptgal09OmOOKROyQ?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武德殿挑高、開闊的空間。除了經典作品的展出,也介紹4種家具製作工法,以及4種常見坐具的介紹。(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跨越時空的作品對話—經典設計與工藝的沉浸體驗

如果設計是生活態度的展現,那椅子無疑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註解。這些跨越時空的經典名作,不僅僅是一件椅子,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深刻詮釋與想像。展覽中的坐具作品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時代,多為國際頂尖設計博物館的館藏之作。像是知名美國設計師查爾斯和雷.伊姆斯(Charles and Ray Eames)夫婦設計的伊姆斯休憩椅及腳凳(Eames Lounge Chair and Ottoman),靈感源自英國傳統俱樂部椅,以舒適與優雅著稱,許多名人如比爾.蓋茲(Bill Gates)、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的家中都有它的身影。展覽中收錄了丹麥家具設計大師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的多件代表作,包括被譽為“The Chair”的PP503圓椅、從英式溫莎椅演化而來的PP550孔雀椅(The Peacock Chair),以及標誌性的Y字椅(CH24, Y Chair)等。這些經典作品以簡約優雅的流暢線條和精湛的木工技術著稱,堪稱現代坐具設計的典範。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eUCc2yOZc-07k8M7W4QNZOGErkS_iRu22CXgQCC-w93_TCtF5GYIqV6CnEImbSPlbaen08HU5BJzG3my0C_-oEbS-k3IYbGQIOnQ-ItfiE2s4XTiQisv5QoOLNo_Qy3bKMZzwGNg?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1956年由美國設計師查爾斯和雷.伊姆斯(Charles and Ray Eames)夫婦設計的伊姆斯休憩椅及腳凳(Eames Lounge Chair and Ottoman),優雅大器的造型成為休閒椅中最具標誌性的作品。(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K_q0SqbZqNvSNM6dt9ObGMQ_6CyYrGbQHUPxDC4ImTv1ddgh7IW8II5yNYjsqj5nU14ip9CeBKGXpNHfFifHMHkcnvY6IqmUnx_9RdMsjI07R6WoMgLucdu7IuwW5qxAbHmfPJQ?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1949年丹麥家具設計師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受到中國明式圈椅啟發設計的Y字椅(CH24, Y Chair)。(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ebHykDA0uD-6XEIDO1wUvA-jy3axTCfDUoDUzo2esUYfksTNN3bLzJTwEprRBIdlhGt1LNvM1mKNnutu1hCa7FXiixD5s8Nw9H60o_MxVb3_zXCPICDKnVu9UEbdHHBfuZvzFFlw?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左起為路力家器具的Y4休憩椅,丹麥家具設計師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的PP503圓椅(The Chair)和PP550孔雀椅(The Peacock Chair)。(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此外,2件現代家具設計先驅邁克.索耐特(Michael Thonet)的18號曲木椅(No.18 Bentwood Chair)和21號搖椅(No.21 Rocking Chair),表現了從19世紀中期就開始的蒸汽彎曲技術,將實木彎曲成流暢的形狀,顛覆了當時傳統家具手工製作方式,並得以批量生產,帶來家具生產工業化的轉變。這些家具因表達了「美與功能結合、藝術與工業相結合」的理想,所以受到包浩斯大師們像是馬塞爾.布羅耶(Marcel Breuer)和米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喜愛。此外,展品中由阿納.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設計的7號椅(The Series 7™ Chair)自1955年推出以來已銷售超過500萬件,和索耐特的曲木椅並列世界最暢銷家具之一。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e0jGevvlpS4YnWMQG7aLZs4mC-T2Gy3hMQV0lUdfoJY36j4ldYa5NwCdiFdmUyPH2ubAbdi7VL3q_YrWYbopqy8HkU99BGNO9z6g2I1svHVt6bjyOr8yrUHHIDeht1ZWG6zWuN?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於1896年推出的18號曲木椅(No.18 Bentwood Chair),以實木蒸汽彎曲技術將直挺挺的木棍彎曲為柔美曲線。(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展品還呈現了不同國家設計師的思維,例如日本設計師柳宗理(Sori Yanagi)的蝴蝶凳(Butterfly Stool),以簡單優雅的造型和曲木技術贏得了國際設計界的高度讚譽。荷蘭設計師赫里特.里特費爾德(Gerrit Rietveld)的施特曼椅(Steltman Chair),以其獨特的造型和功能性展示了荷蘭風格的簡約與創新。這些名作不僅在全球設計博物館中被廣泛收藏,且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需求,呈現出別具一格的風格與功能性。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ddYXGYD6QqhY-WK9VxJJFOL9yoUWSOZ8eAWeI06BCkzEMaE7onJFa02eLMSouA95GwJ3FLAO5W597fTb_lkPyKZV-sc5w54bcrvod8yitNWGwNCWic9KLv6sgnWyWiUha7vOGxrA?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左)丹麥建築師阿納.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於1955年推出的7號椅(The Series 7™ Chair),採用模壓膠合板技術,設計出符合人體弧度的造型,兼具簡約與舒適。(右前)荷蘭設計師赫里特.里特費爾德(Gerrit Rietveld)設計的施特曼椅(Steltman),以實木塊體構成,展現簡單而有力的設計風格。(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cS4p2cz7TK5Dn5P6xFxZSzxIa3DfYaD9b-u7T_XxindJLAmlhMhg3s49LdjgmeBbtd3iessnOJvgm7CNJEgp3ojEwEgtQq1ZEERQixCRy1f29hzlcd4ewWR_5Hk1eLhQGvvIs?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凳展區挑選了4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順時鐘排列為:芬蘭建築師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的60號三腳圓凳(Stool 60 ) / 日本設計師柳宗理(Sori Yanagi)的蝴蝶凳(Butterfly Stool)/ 臺灣盧圓華教授設計、永興家具製作的大器‧Eloquence凳 / 丹麥設計師莫恩斯.拉森(Mogens Lassen)的ML42椅凳(ML42 Stool)。(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除了這些國際名作,展覽特別邀請了4位臺灣家具設計師參展,包括黃俊傑的築夢飛翔椅,結合了木材、竹材與藤,創造出現代中式家具的獨特美感;盧圓華的大器‧Eloquence凳,極簡大器的線條,蘊含實木溫潤的質感;陳奕夫的Y4休憩椅,將金屬、曲木與織品座面融合,表現優雅的設計美學和舒適性;楊博欽的RC – 01搖椅和腳凳,以有機流線造型結合人體工學,不僅僅是一件家具,更像是一件雕塑作品。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BAYTyZEsRPxbHihPRpvxoO25fkbgWkQetuyAjoaQlZ3GojLSCIaKHIBaYYy9GPVOkzH3aSAjltXZIS0KGPdpkwP1VjzFOb32Lx1-dM_kuf_Jh6KzBmC7_FG1CkNIaxQUdwmCuRQ?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2012年由木之華黃俊傑設計的築夢飛翔椅,結合了黑檀、藤和竹三種天然材質,椅子扶手前端如手杖般的設計也讓年長者起身更輕鬆、便利(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nfHqhV-7lDKxE5X48Xq0K-s2yotj04rFy8xkzRQ0GY2hHTXG0bF-f_TG5rk3qpBhRMk0G40Yro5ouYROP3PW6WhhAQxXuWqvplhz45dK1aSQqOxsqjvW10MRl3tpfxT8c7bM95w?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前)臺灣家具設計品牌-方禾家具楊博欽設計製作的RC – 01搖椅和腳凳。(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展覽精選大溪木博館館藏的6件漢式家具,包括2件經典的圈椅與官帽椅,以及萬成木器行的黑檀雕刻螺鈿客廳椅與鼓凳、萬國傢俱藝品行的吧檯椅等4件大溪出品的坐具,匠師製作的椅凳,展現了當時獨特的生活美學與文化意涵。觀眾不難發現,傳統漢式家具中的設計語彙深深影響了現代家具的創作,成為許多設計師汲取靈感的文化源頭;而從大溪匠師製作的椅凳,可以看到大溪木藝產業從日常使用融合時代特色的創作巧思,不僅展現社會文化脈絡,更回應當時的生活需求。木博館典藏不僅展現傳統木工藝技術的精髓,木藝師們的巧思更深藏於結構設計和細部雕琢,兼具技藝之美與文化內涵。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NELaJznt5tln-T3cekgpM-ReRwESEHL8qkSr5gLLoIkN7n_1RBk9p2TsoIEnXT2DLKbnslA3Z8hVQuTDUtXYOXwxv-2QuZAznjZZ8L3EO-YubFSSl91Ub7DeEyA-p28ZzcJ0xXA?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4件大溪木博館典藏的漢體家具,左起明式高背官帽椅 / 臺灣常民生活中常見的椅鼓頭 / 具大溪仿古特色的螺鈿鑲嵌鼓凳 / 黑檀雕刻螺鈿客廳椅。(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體驗設計的魅力——成為設計的一部分

「坐的二十四式」展覽的一大特色便是強調觀眾的實際體驗,策展團隊設計了3個不同層次的互動體驗,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參與。首先,觀眾可以在武德殿的主展場中自由入坐24件經典名椅,直接的觸摸與使用,能夠幫助觀眾從實際的體驗中,感受設計師在功能性與工藝方面的追求。無論簡約設計或雕塑結構,這些經典坐具以獨特的使用感與造型,讓觀眾直觀感受設計的創新與巧思。

其次,在武德殿附屬建築的「椅子實驗室」中,觀眾可探索最適合自己的椅子。透過現場7塊不同尺寸的椅墊,自由組合出不同高度與角度的座椅,體驗這些變化如何影響坐感,並找到最舒適的組合,作為未來挑選椅子的參考。

最後,「椅子設計體驗」提供了椅子的紙樣,觀眾可以透過彩繪、裁切、黏合,將心中的想像轉化為實體,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小椅子。完成的作品無論是帶回家,或展示在展場中與他人分享,都能感受到成就感與創意樂趣。期望透過3個層次的互動體驗,無論是輕度參與者或熱衷創作的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豐富啟發。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coMnfJK-69VsTrO3kP0RWLuICJc58_UdYffN2_fWUlBjGdqJdEMoEvvWZsdfFlCRQK9h1dfhV0o0132iwdRzV7zEcDHhH-pD1Ldjss10hEo-XGqX9PEt_DPgq0nxLK-pscv1x4Fw?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武德殿附屬建築「椅子實驗室」提供24種坐具與椅墊組合,帶來豐富多元的體驗。(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https://lh7-rt.googleusercontent.com/docsz/AD_4nXfWMSrMjC44rD9kHnF3fXjm_msc9jkhcl1lhyWn4QvZRp12hTIdoJ1VmSAHf8RLKARvFNZRRhhS3vXzJUXnF788h761Z-OJrEAqk75Z1ICxhgJK5ITJ_b0cveMPNoBEgYAkkPRs?key=PUC4voGCidMw64UMAQEhnA
武德殿附屬建築的體驗活動區「椅子設計體驗」邀請參與者親手繪製心目中的椅子。(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大溪,設計的下一站

作為大溪工藝週的重要亮點,「坐的二十四式」不僅是一次設計盛宴,更為這座小鎮注入了新的時尚能量。為了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展品背後的設計故事,木博館於每月15日安排策展人為觀眾進行現場導覽,透過深入解說及開放提問,獲得更豐富的觀展體驗。

大溪以百年木工傳統為基石,融入現代設計潮流,正逐步蛻變為臺灣木家具產業的創新核心。本次「坐的二十四式」展覽作為大溪工藝週的重要亮點,不僅為參觀者開闢更廣闊的家具設計視野,也展現了將大溪打造成木家具產業焦點的雄心。透過豐富多元的展覽,這座木工小鎮正以設計、技術與文化為紐帶,建立「想到大溪,就想到木家具」的品牌形象,成功演繹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融。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武德殿展館。(照片來源:木博館、攝影: 郭家宏 )

當設計、工藝與生活交織,你將發現,椅子不再僅僅是椅子,而是品味與故事的象徵。這個秋冬,來大溪,與經典名椅來一場時尚邂逅吧!


【展覽資訊】好木成森系列展覽:坐的二十四式 24 Forms of Seating

  • 展覽地點|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大溪武德殿 (大溪區普濟路33-3號)
  • ​展期|2024.11.06 – 2025.04.06 (週二至週日 9:30 – 17:00)
  • 主辦單位|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 指導單位|文化部、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國家發展委員會、雙語政策
  • 特別感謝|以下單位及個人提供展品及圖像影音授權協助充實本展覽(依筆畫順序排列)木之華、方禾家具、永興家具、路力家器具
  • 執行單位|木平台有限公司
  • 策展人導覽|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qngV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