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芳療向來被視為一種溫柔的逃生口。夜裡點一盞香、滴幾滴精油,彷彿暫時放下疲倦。不可否認,芳療給人的想像偏向靈性、療癒,像是生活裡唯一純淨的角落。
也因此,當有人說芳療能招財、精油取名「符仔水」不免感覺有點衝突,像一間靜室闖進了市井的喧囂。優雅空靈的精油,原來也能這麼「務實」嗎?
淨化招財、開光補財庫…這些功效聽來世俗,其實是源自於精油芳療品牌「印茴」館長陳美智看見了人心最深層的焦慮與願望。「招財」未必一味追求更多金錢,而是內在的安全感。這讓印茴的香氣多了一分面對生活的務實,以及扎根土地的庶民語言。
疫情中誕生的招財噴霧 用香氣回應生存渴望
座落於高雄左營的印茴隱身社區裡,庭院綠意盎然,寬闊空間被香氣輕柔環抱,彷彿是都市裡的度假綠洲。印茴並不是一開始就走上「開運」的路,陳美智原本對於精油芳療的設定也是「香香的、很放鬆」然而疫情來襲,所有人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作為品牌經營者,陳美智面臨最嚴峻的現實考驗:如何帶著員工一起度過去?
在其他創業家好友的鼓勵下,她硬著頭皮搭配天干地支與生肖五行,設計出第一款招財精油噴霧。在人心最焦躁的年代,這支新品像抓住了某種集體不安,一推出就造成熱銷,也讓陳美智好奇:為什麼招財需求這麼強烈?

陳美智自 2016 年起學習榮格心理學,透過這套視角,她看見了台灣人心底古老的驅動力,也就是「如何生存下去」的焦慮,以及從上一代繼承而來的價值觀。「上一代真的很苦,他們一路告訴我們,要有錢才有自信、才有底氣。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意識裡長大。」
順著這條思路往,陳美智發現人對「錢」的擔心,藏在更深更隱微的地方。她在個案身上不斷看見類似的訊號:腹部緊、胃不舒服……像為了生存,只能把種種擔憂恐懼吞進肚裡。

讓情緒開始流動,是身體給出的招財密語
「身體是情緒的儲藏室,從小到大的委屈、恐慌與匱乏都存放在裡面。」在印度瑜珈系統中,第三脈輪掌管力量與財富,臺灣民俗也將腹部視為財庫。於是,她在招財噴霧大受歡迎後,往更深層次開發——回到身體的「開光補財運」。
其中最關鍵的步驟,是將頌缽置於腹部,透過頌缽震波細緻一層層往內沉,有人感覺暖,有人覺得肚子在對自己說些什麼。當淤積多年的結被敲開,能量終於開始流動,「清出你的內在空間,就像把財庫打開,有餘裕迎接更多財富。」

學過心理學後她才明白,如果內在是匱乏的,即使事業成功和有房有存款,仍會無止盡認為不夠。很多人的焦慮,是來自於內在的貧脊,從未停下來問自己:我的內在怎麼了?我該怎麼充實它?
當頌缽的震動在腹部響起,人會突然意識身體其實一直有話想說。從理解自己的匱乏,到逐漸填補、滋養,就像慢慢累積一筆屬於心的財富。當內外在的狀態逐漸平衡,人自然能迎來更多流動的能量,也包含了財富與好運。

當島嶼民俗碰上西方心理學 屬於我們的療癒方言
如今我們談起「療癒」,總覺得它像是一個近年才冒出的新字眼。但對陳美智來說,台灣人其實一直都在自我療癒,只是我們不這麼稱呼它。到廟裡走走、點炷香、擲個筊、聽廟婆講兩句,都是根植我們文化的情緒調節方式。
而植物的力量,也不是西方特有的語言。端午懸艾草祛邪、柚子葉泡水可以去邪淨身,都是土地教給我們的古老智慧,只是在現代化過程裡逐漸淡去。印茴並不侷限於西方芳療的體系,陳美智把看似分屬不同文化的線頭慢慢交織在一起:心理學、節氣、草木、在地民俗文化……這些元素在她手中編織成一張帶著台灣色彩的小被被,安撫人心深處的不安。

在印茴,你會發現,原來「療癒」其實可以非常落地。這種獨特的「東西混血」調性吸引了愈來愈多人前來報到,不少人跨縣市,甚至從國外特地回來,只為用香氣與按摩好好陪自己一段時光。
陳美智接下來想做的,是想延伸到更多人生活裡,她籌備中的 Podcast,打算用榮格心理學的視角重新講述台灣人最熟悉的神明故事。關公、媽祖、觀音,不再只是信仰的象徵,也能成為理解性格的入口。或許未來,我們除了 MBTI 和星座,還能用「關公型」、「媽祖型」來認識自己,再從這些性格線索找到能安放身心的香氣。
「希望能讓阿嬤也聽得懂。」陳美智笑說,「阿嬤辛苦很久,也很需要心靈的財富啊。」

現代的我們也許是幸福的,有這麼多安撫自己的方式,這麼多認識自己的通道。「療癒」看來包羅萬象,核心卻再簡單不過:人想要好好被安頓。而這也是印茴正在做的事:為這座島上的人,編織一種專屬臺灣的療癒語言,既不玄,也不遠。內在安放了,我們祈願的財富、好運、踏實,自然就會跟著靠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