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投分館,你可能會想:「拜託,五年前就去打卡了欸!」身為全臺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北投分館可說是圖書館界的網紅鼻祖,還需要開箱嗎?放心,臥底臺北市立圖書館的線民小編,只分享不為人知的私藏亮點,還有第一線館員體驗的北投生活風景。

北投分館坐落於北投公園內,就像藏在公園裡的閱讀基地臺,與自然環境相依共生,選書、策展或活動主題,常常都圍繞著「生態保育」開展,甚至連建築各處細節都暗藏友善環境的巧思。比方說,木造建築雖然雅緻,但特別容易吸引不速之客白蟻,因此為了防治白蟻,北投分館特別在門廊外設置了白蟻偵測器。但為了不破壞自然生態,館內的白蟻偵測器也採用完全無毒的設計,守護建築也保護環境。這個微小的裝置,其實是分館導覽的必備看點,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卻充分體現出分館對環境的細心與堅持。

除了空間細節,北投分館也時常與相關單位或協會合作,將生態概念帶進閱讀與生活。例如 7 月將與南一書局(聚光文創)合作,在分館播映生態電影《雨林魅影——螞蟻養蝴蝶》,搭配相關書展,一起認識臺灣蝴蝶生態的有趣故事。
北投分館生態友善的程度遠超你的想像,館員透露,幾年前打開塵封已久的儲藏室,赫然發現裡頭躲著一隻白鼻心!推測牠應該本來就住附近,儲藏室是密封的不知怎麼跑進來。館員第一時間通報動保人員協助,讓白鼻心又找回了自由!(暗自期待穿山甲蒞臨?!)

不只是美,館內木材大有學問
除了生態保育的用心,北投分館的空間設計也富含巧思。館員透露自己最喜歡的角落,就是地下一樓的開放式空間,規劃之初就希望讀者不論是來參加講座、親子共讀,還是純粹來放空看書,都能自在擁有自己的小角落。


而說到這座建築,很多人可能只記得「木造很美」,但這些木材比你想像中的講究。舉例來說,走廊選用的是更加耐踩耐磨的木材,窗框則必須考慮防水抗潮,才能更耐用。這些細節,讓木頭不只好看,更是與環境共生的智慧。
還有一個隱藏版知識:館內的木製桌椅,是跟著建築一起訂製的限量款,外面買不到!也就是說,這些椅子壞一把,就少一把,呼籲大家小心愛護喔!
北投的美不只在館內,館員透露自己每天上班會提前一站在北投站下車,沿著光明路穿過綠意和文化感滿滿的建築地標,這麼愜意的通勤路線,廣大社畜聽到只能羨慕嫉妒恨。第一次來北投怎麼走這條路線最有趣?小編幫你規劃好了隨走隨看的北投日常路線:
新北投車站:與彰化民俗文化村密不可分的淵源
來到北投,絕對不能錯過這座從 1916 年就存在的新北投車站。日治時期它是溫泉觀光專用的終點站,百年前就很熱門。

不過,很少人知道它和骨灰級遊樂園「彰化民俗文化村」有一段奇妙淵源。當年為配合捷運施工,車站原本要被拆除,幸好被民俗文化村收藏保留,後來更霸氣無償捐贈回臺北,才讓這座老車站得以重新站回北投。雖然彰化民俗文化村在 2013 年畫下句點,新北投車站卻意外為它留住了一頁記憶。
北投最會說故事的老建築:溫泉博物館
「春夜的北投,是酒意,是回憶,是一朵花淪落的風塵。」這句臺語歌〈再會吧!北投〉的歌詞,濃縮了庶民的集體記憶。後來改編為同名舞臺劇,以 50–60 年代的溫泉旅館為背景,重現當時的社會氛圍與酒家文化。

北投從日治時期開始因地熱資源豐富,成為溫泉開發重鎮,也帶動旅館與庶民娛樂的繁榮。如今的溫泉博物館,前身即為北投公共浴場,仍保留那段「邊泡湯邊談生意、邊唱歌邊戀愛」的風華歲月。館內收藏大量文物與老照片,一踏進去就像走進時光膠囊,是了解北投的必看景點。
順帶一提,溫泉博物館對面就是全臺第一座為小孩打造的北投兒童樂園,多走幾步就有百年歷史的溜滑梯,不溜嗎?
紅茶三本柱決戰北投!明泉、高記、蔡元益
想跟北投人開話題?問他:「你都喝哪間?」就對了!明泉、高記、蔡元益堪稱北投紅茶三本柱,各有死忠粉,連北投分館館員都加入戰局,霸氣表示:「我請客就得喝明泉!」

小編親身兩家喝好喝滿。初訪明泉請點「紅茶蜜」,古早味紅茶混仙草蜜,控糖破功也心甘情願。高記招牌是「忘憂茶」,無糖清爽超解渴,沿路走回北投站不知不覺就喝掉半杯。誠心建議:第一次來不用選,通通點,喝完你才知道誰是真愛。小編現在只後悔沒買蔡元益,當作再來北投的理由吧。(但此刻真的好想喝明泉!)
走路的節奏,在北投會變慢
閒晃在北投街頭,總有種「不像在臺北」的錯覺。步調緩慢又有秩序,就像館員觀察到的——中繼市場外的圓環沒紅綠燈,大家卻自然找出過馬路的節奏。這份從容,正是北投難以定義的魅力,得親自走一趟才懂。
作為一座結合自然與人文的城市,北投分館也善用地利之便,與在地文史單位緊密合作。7 月將攜手凱達格蘭文化館推出「家族時光機」系列活動,結合書展、手作與講座,帶領讀者認識多元原住民族文化。
所以啊,北投分館真的不只是圖書館,它是一本會自己展開的城市散步手冊,等你翻開下一頁。下一站,我們會去哪個分館?歡迎分享給愛玩、愛散步的朋友,一起閱讀城市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