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排練室裡,小說家浮果、舞蹈家周章佞、頌缽師張達,三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正圍繞著一篇小說開展各種想像。他們不是排戲,不是教學,而是在玩,圍繞著一篇小說即興演練。玩故事、玩聲音、玩肢體,一場五感全開的文學實驗就此展開:小說會跳舞,聲音有風景,舞者能說故事。
臺南不只有美食和古蹟,還有氤氳一世紀的香氣,潛伏在街道與記憶深處。浮果以田調百年香舖「吳萬春香舖」的經驗,寫下短篇小說〈香遇〉,牽引出臺南文學季主題活動——文學實驗室〈尋香而來〉。
這是一場橫跨文字、舞蹈與聲音的現場實驗,也是三位創作者之間,一次打開感官的相遇。
閱讀,是否也能被重新想像?對舞者周章佞而言,閱讀小說不只是理解情節,更像是一場進入氣味與情緒的漫遊。第一次讀〈香遇〉,她便被故事裡的場景與感受吸引。「對我來說,舞蹈不是拿來說故事的工具,而是讓故事中的情緒,透過身體延展、渲染出來。」

原本的計劃是由浮果朗誦小說,周章佞跳舞,張達演奏。但隨著每一次的排練,界線開始模糊,創作變成彼此牽引的共感實驗。周章佞笑說,「身體每次都有新的想法。」她的肢體牽動浮果的語氣和身體,讓本來只動口動筆的小說家,也要展開肢體演出故事的情緒,或者是運用聲音的輕重緩急,讓小說裡的字彷彿慢慢升空。
「香的線條跟舞蹈很像。」浮果說。不同創作語言,交織出多維度的感知節奏。而張達帶來的樂音,更為這場文學實驗創造了更有層次的景深。
在這場小說實驗裡,張達不是為文字配樂,而是為情緒選聲音。他讀的不只是字,而是字裡的情緒線條——高張的、焦慮的、平靜的,各有對應的聲音語言。當小說情緒激烈時,他會以成捆樹葉製成的波浪鼓Chakapa刷刷作響,像急促的呼吸,也像不安的念頭。而聲音空靈輕盈的手碟,則感覺像潛進一段平靜卻深藏餘韻的回憶。

〈香遇〉的演出場地,是臺南中西區的陳德聚堂。張達特地選用旋轉音束,敲擊後能產生延綿空靈的音波,彷彿天使下凡的聲響。演奏者可透過走位與旋轉,讓聲音在空間中流動、晃動,產生類似杜比環繞的音場效果,將小說的氣味感與情緒線,在陳德聚堂這座百年古祠裡,擴展成觀眾「被包圍」的體感經驗。
〈香遇〉沒有絕對的主角,也沒有複製貼上的演出。每一次排練,都是全新的即興,每一次現場,都可能長出意料之外的變化。連三位創作者自己都篤定:正式演出那天,依然會有什麼是預料不到的。
這正是文學實驗室想要玩的事——讓創作回到它最本質的狀態:未完成、可變動、正在發生。它不尋求定稿,而是在現場誕生,讓文學真正「活著」。
你來,不是單純是觀看表演,更像是參與創作正在發生的現場,甚至,你也是創作的一部。只要帶著一點好奇心,就能走進這場實驗,一起聽、一起感受、一起「玩」。
8 月 3 日下午臺南陳德聚堂,邀請你聞香而來。這一次,不只是看文學,而是成為它發生的一部分: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6050531336944454400

演出資訊
尋香而來|小說X舞蹈X音聲的香遇時光
- 時間:8/03(日)16:00-17:00
- 地點:陳德聚堂(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52巷20號)
- 朗讀作家|浮果
- 舞蹈演出|周章佞
- 音聲設計|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