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尼為首部長篇《故鄉無用》,回望南洋原鄉書寫畸人異事

分享文章
目錄

金鼎獎得主、創作類型橫跨散文、詩、繪本,展現驚人創作爆發力的作家馬尼尼為,首部長篇文字作品《故鄉無用》,入圍第24屆台北文學獎年金類,此書是馬尼尼為繼前作《沒有大路》(2018)後,睽違六年書寫回歸原鄉馬來西亞之作,道出家鄉離奇的畸人軼事,深刻探索國族認同、離散者的處境。2024年5月2日由新經典文化出版,即刻開始預購。

《故鄉無用》收錄作家房慧真推薦序,首刷加贈馬尼尼為手繪印簽。出版前已獲眾多名家肯定,包括《南巫》、《五月雪》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獲獎無數的馬華作家張貴興、作家房慧真、陳栢青、李桐豪、孫梓評、盧郁佳、劉克襄,以及獨立書店「飛地Nowhere」創辦人張潔平。

台北文學獎年金入圍作,回望南洋原鄉曲折的家族軼事

馬尼尼為以此作入圍「第24屆台北文學獎」年金類,評審主席劉克襄點出作品特色:「作者擅長意象精巧、文字簡潔短促的寫作手法,我將其稱為『小刀式的書寫』,非常精準與俐落,文字充滿張力。」決審之一盧郁佳評述,《故鄉無用》書中隨處可見鮮明華美的意象,每個生活的切面都充滿魔幻與神秘,如同閱讀馬奎斯、李維史陀的作品,「那種充滿鬼魂與精靈的叢林、瘋狂與智障的鄉野傳說,像瘟疫與熱病,把日常和恐怖攪拌出泡沫,呈現出封閉病態、冷酷而絕美的景觀。」

馬尼尼為《故鄉無用》 / 新經典文化

評審陳素芳自陳:「作者筆下的魔幻、神祕、迷信、破敗、頹廢,讓我讀得很著迷。」指出全書敘述流暢時帶詩句般的靈巧,以明快的節奏搭配節制的情感,前後呼應,而且「視角獨特,片段零碎的對話中有感傷的場景,點到為止;人物鮮活」。

收錄作家房慧真專序,深度評析《故鄉無用》寫作手法

《故鄉無用》以虛實交錯的手法,從一座廟的大火寫起,講述上個世紀中移居馬來西亞的華僑家族的故事。房慧真在推薦序點出:「『無用』的廢物論可說是貫穿馬尼尼為作品裡最持久的母題」。《故鄉無用》刻畫了那些沒有學歷、艱苦謀生,陷入病痛、瘋狂,甚至永無發達之日的人們。但是,在馬尼尼為筆下,看似「無用」的人物角色,卻各個散發獨特的生命光芒。

房慧真在序文中認為馬尼尼為的文字創作,是詩,是詩化散文,也是自傳型小說,「文體只是形諸於外的容器,旺盛的寫作驅力流動其中。」更引用社會學家賽胡先・阿拉塔斯《懶惰土著的迷思》、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馬來人的困境》論述,彰顯《故鄉無用》反映的馬華社會種族不平等、嚴重的社會分化問題。

馬尼尼為《故鄉無用》 / 新經典文化

書中角色包括一家十四個兄弟姊妹,描寫他們不同的命運:有到新加坡當護士的、有當小學老師的、有嫁給廟公的、有生不出孩子買小孩的,有高燒後腦子不靈光死了丈夫的阿嬌姨,透過馬尼尼為的文字,這些移民眾生化身為一群「原始的存在」。時時面對無所不在的死亡、疾病與瘋狂。「無用」反倒是神賜福的平淡日常。

馬尼尼為:《故鄉無用》讓我第一次體會到當作家的感受

馬尼尼為用「無用」形容故鄉,形容親族,形容自己,但那「無用」說的不是嫌棄、不是自鄙,而是帶著反叛意味、充滿情意的對追求成就的世界所拋棄的一切的疼惜。

馬尼尼為在後記〈夢是醒來就會忘記的〉表示,《故鄉無用》創作期間是她體驗過最美好的生活,此書也是她寫作十年、推出二十多本著作以來,生平第一次體會當作家的感受。

《故鄉無用》是她第一本寫了十分之一就有出版社主動洽談合作的作品。關於書中的家族軼事,馬尼尼為表示來自她記憶許多親戚。她在台灣長住廿多年,因此回到故鄉馬來西亞,對於親戚說話的用字特別敏感,比如,三姨會說誰「血很薄」;阿嬌姨叫母親「用兩個拐杖走路」。

馬尼尼為將在5月5日(日)和5月18日(六)分別舉行新書對談和講座,與讀者分享她的創作歷程和感悟。活動詳情如下:

從無用走向自由,談撿破爛與寫作──馬尼尼為《故鄉無用》新書對談

時間:5/5(日)14:30-16:00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F:多功能空間

地址:100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

那些我決定寫下的──異鄉與信仰之歌│台北文學年金得主講座

時間:5/18(六)14:00-16:00

地點:光點台北2樓多功能藝文廳(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

主持人:蔣亞妮

與談人:羅漪文、馬尼尼為、唐墨


如果你也愛書,歡迎點進獲取更多閱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