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常酸:「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可能不完全是錯的。一個記者未必要讀很多書,但要隨時保持好奇心。現在任職電視台新聞記者的 Rimuy 對凡事充滿好奇,喜歡追根究柢,探索未知的熱情帶她潦溪過嶺,走遍台灣地方鄉野採集各種故事。
台灣民俗是 Rimuy 關注的議題之一,送肉粽、牽亡、家將等傳統文化在她的採訪製作之下,呈現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意義,甚至連墓仔埔都敢去。一個穿梭田野的記者,遇過哪些離奇的事件?又該如何和公園下棋阿伯或準備普渡的阿嬤盤撋套出有用情報?如此投入民俗議題,原來是在解答小時候的疑問?精彩內容請聽《無用福利社》,歡迎搭配本篇文章享用!
有著泰雅族名字的漢人白浪
Rimuy,是泰雅族名字,意思是「美麗的公主。」來自於泰雅族受訪者的饋贈,讓她這個漢人白浪,有了另一個新名字,也封存了與受訪者之間的互動回憶。
說來令人羨慕,台灣各地與離島 Rimuy 都跑透透了,最酷的是還去過澎湖「西吉嶼」。中秋節她沒有回雲林老家團圓,反而跟著西吉人搭上俗稱「凸礁」的小船,乘風破浪踏上西吉展開一場返鄉尋根之旅。(延伸閱讀:【一個記者的田野觀察手記】夢回西吉嶼:不管多遠,都想回家)
「如果想去哪個地方,我都會想辦法找出議題去做採訪!」議題,是 Rimuy 認識一個地方的切入點;而採訪,就是她快速與當地產生連結的方式。
「可以受訪嗎?」怎麼跟地方阿伯盤撋搏感情?
大家應該常常看到電視新聞,記者將麥克風督給受訪者。先別管回答內容了,你知道光是讓素人願意站在鏡頭前回答問題難度就很高了嗎?
尤其 Rimuy 做的議題,常常需要訪問地方居民的想法、打聽在地傳說,更需要與阿伯阿姨打交道。有一次 Rimuy 到彰化和美做關於送肉粽的議題,在公園下棋泡茶的阿伯說得繪聲繪影,彷彿他人就在現場。但一說到要上鏡頭,每個人瞬間都有一百個遁逃理由。
「我有欠債啦!不方便上電視。」
「我兒子不希望我上電視啦。」
「我先回家換衣服,等下過來。」(等到隔天阿伯依舊沒出現,是什麼衣服需要換兩天)
相較於習慣受訪的公眾人物,訪談素人庶民的難度更高。以前 Rimuy 會恭敬遞上名片,自我介紹是某某電視台記者。但,通常這時阿姨阿伯們心中警鈴就大作了。因此後來 Rimuy 乾脆不拘謹了,用聊天來放鬆受訪者戒心,先刺探情報再說!
「我最喜歡訪問阿嬤,阿嬤說話都好有感情。」
嗯,訪問阿嬤的另一個優勢是,阿嬤口風通常都很鬆。稍微聊一下,她有幾個孩子、孫子在哪裡工作都會全盤托出了。
一己之力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就交給民俗儀式吧!
近年在不少媒體報導及影視作品傳播下,「送肉粽」變得廣為人知。相傳上吊自殺的人煞氣特別重,需要透過「送吊煞」儀式化解怨氣,而「送肉粽」就是「送吊煞」的別稱,該習俗常見於中部沿海地區。
彰化某小鎮在短短時間內出現兩起送肉粽,居民人心惶惶,當地將展開法會來平定人心,而 Rimuy 當仁不讓又到現場親自參與了為期兩天的法會。(延伸閱讀:【一個記者的田野觀察手記】送肉粽:送走煞氣,也送走人心的恐懼(上))
透過 Rimuy 的眼睛,我們終於慢慢理解這場法會的真實意義:送煞是儀式,實質上要送走的,是人心的恐懼。
安慰人心,其實是許多民俗儀式存在的意義。包括容易讓人心生恐懼的送肉粽,表面送煞,其實是安撫自殺者遺族的心理。
讓我們回到還沒有高樓大廈的舊時代,當時鄰里間的關係是十分緊密的,村落的一體感非常強烈。如果有人自殺,情緒很容易蔓延感染。透過送肉粽這樣的公開儀式,才能給予群體所需的心理安慰。
時代新舊遞嬗,但人的內在質地其實大同小異。比如對於死亡的揣測,比如對於未知的恐懼。為了獲得平靜與解答,許多儀式便因運而生。
如果我們無法轉換視角去看待習以為常的日常,便很容易得出「迷信」的結論。
更多時候,我們也只是想知道「為什麼」
保持好奇,保持彈性的心腸,才能撬動傳統民俗的外殼,探問更為深刻的核心。這也是 Rimuy 熱衷的原因之一。
「我家就住在田中央,天黑的時候很暗,從小就聽大人說有魔神仔、有「bâ」,阿嬤會給我喝符水、用來洗澡,就是與各種傳統民俗共存的生活。」
註:「bâ」(音近似「麻」)是 Rimuy 家鄉雲林當地對於動物類魔神仔的一種說法,很難找出華語相對應的字,或者具體的某一種動物,最有可能的是「猫」。
何敬堯著作《臺灣妖怪百寶圖》寫到:「猫」(bâ)跟「貓」(niau)有些差異,「猫」不一定是指貓,也指類似貓體型大小的動物,例如果子貍也可以稱為果子猫(kué-tsí-bâ)。根據《臺灣妖怪百寶圖》的考究,臺灣鄉野奇譚中,人們認為猫能修煉成精,魂也能化為邪魔。
不過這種說法應該已經相當罕見了,Rimuy 全台趴趴走,沒聽其他地方的人說過;灣兜編輯部的高雄、台北人都沒有聽過。如果你有聽過「bâ」這個說法,歡迎在 Podcast 留言給我們!
那種共存是沒有原因的包容。彷彿開天闢地我們就受神明庇佑,也必須乖乖聽話免得被魔神仔牽走。我們會好奇,會想問,但很少人會解答為什麼。如今去探究各種民俗文化的意義,其實是 Rimuy 對於童年種種疑問的回應,而這也是我們用來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對送肉粽想了解更多,歡迎收看 Rimuy 製作的新聞專題: